知识治疗 鲍恩病的病因以及相关的诊断治疗
医网摘要:
鲍恩病的病因以及相关的诊断治疗
鲍恩病又称上皮内上皮癌小知识:癌的产生与p16基因缺失的关系。编制:采取两重pcr法对31例膀胱癌组织中p16基因进行检测。成果:31例膀胱癌组织中有7例存在p16基因缺失,缺失率为22.6%。结论:p16基因缺失与某些膀胱癌的产生存在必然的联系。关头词:膀胱肿瘤;基因;p16;聚合酶链反映;基因缺失...(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最早由美国皮肤科医生Bowen作为一种癌前期角化不良详加描述。从病理学上讲,以角结膜上皮内上皮癌的名称最为确切。
鲍恩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根据发病特点提示角结膜上皮细胞的癌变与日光紫外线的照射可能有关。
(二)发病机制小知识:病发机制还不是很明白,所以只能说是“抽烟可提高肺癌的病发率”,虽然肺癌不必然和抽烟完全划上等号,但二者紧密亲密相关,持久年夜量的抽烟绝对是诱发肺癌的最首要身分,尤其是比来几年来肺癌的病发率正趋于年青化,提示广年夜青少年阔别烟草、珍爱生命。
抽烟与肺癌的关系---抽烟是肺癌病发的首要危险身分,据统计今朝我国肺癌患者中约80%的男性、75%的女性患者为抽烟者,别的还有17%为被动抽烟者。大夫认为开端抽烟的春秋、烟龄、每天的抽烟量、所抽烟的烟草种类和烟中所含焦油、尼古丁的数量、是不是利用过滤嘴与肺癌的病发相很年夜的关系。每天抽烟20支的肺癌病发为不抽烟的15倍,20支以上者为48倍,戒烟5~10年后肺癌病发率开端降落,由此也看出:戒烟确实是预防肺癌的有效办法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男性>45岁,抽烟每一年>400支为肺癌的多发人群。由此得出:抽烟的数量越多,烟龄越长,肺癌的...紫外线照射等因素可使细胞内DNA受损,当DNA修复延迟或修复失败等情况下,正常上皮细胞可发生癌变,并转换成肿瘤细胞式发展。
鲍恩病早期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多见于60岁以上男性。肿瘤弥漫生长,外观呈灰红色胶样扁平状隆起(极少情况下可呈肉芽状),富有血管,与邻近正常组织之间有明显界限,触之有粗糙感。肿瘤多位于睑裂区,由角膜缘开始,同时向结膜、角膜伸展,但多向结膜侵犯,向角膜侵犯只有数毫米。临床上常被误认为慢性肉芽组织,有时也可在原先存在的炎症、创伤或烧伤的病灶上发生而被长期忽视。在裂隙灯下,肿瘤与正常组织界限分明。大凡被松针状血管翳波及或如霜染的上皮处,在组织学上均可找到癌变细胞,是已经癌变的上皮组织。病变虽迁延多年,在裂隙灯下仍只侵犯角膜表浅部位,基质切面清晰锐利,临床上并无明显的炎症征象。
肿瘤发展缓慢,相对静止,可在若干年中局限于上皮内。但也可能突然发展为恶性肿瘤。有些患者已发生远处转移而局部病灶却无明显变化。应强调的是有些患者在体内其他部位同时有黏膜白斑病或器官癌肿。根据肿瘤的生长特点及外在表现,确诊最终依靠病理学检查。
鲍恩病可做哪些检查?
病理学检查:可见肿瘤部位上皮细胞呈一致性增生,棘细胞为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有明显的极性紊乱和细胞核分裂像。在增生的上皮与正常上皮之间境界分明,肿瘤细胞局限于上皮内而不突破基底膜。完整而清晰的基底膜是本病与鳞形上皮细胞癌的主要鉴别之点。另一重要特征是有奇异核的肿瘤细胞,核大而浓密,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胞核占据整个细胞的极大比例,胞质较少。也可呈现为几个核聚集在一起的多核瘤巨细胞,这种多形性巨核或多核细胞,可出现在上皮的各个水平。
肿瘤所在的上皮下有淋巴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有些增生的肿瘤细胞,有明显核仁,胞质呈伊红染色。新生血管多。肿瘤的表层有角化不全细胞,但可见完整的前弹力膜。
对于鲍恩病应该做好的治疗措施
(一)治疗
手术前详尽作裂隙灯检查,精确标志或记录有松针样血管翳或霜染样上皮的范围;用荧光素或虎红作角结膜上皮染色,癌变和角化不全的角结膜上皮区有弥漫的或细微的着色,而正常的上皮不会被染色。切除范围可在上述边界以远2mm,足以囊括肿瘤组织而又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角结膜组织,使视功能损害尽可能减少。肿瘤范围<1/2全周的病例,不一定在肿瘤切除的基础上再做角结膜移植,而只需在肿瘤切除同时联合羊膜贴敷(amniotic membrane patching,AMP)一期完成手术。只要瞳孔区不受侵犯,术后视力可接近于术前。如果肿瘤范围>1/2全周,尽管肿瘤侵犯较为浅表,但考虑到角膜缘切除范围太大,单靠剩余的角膜缘干细胞通过代偿性分裂增殖,恐难使角膜缘干细胞功能获得全面康复,因而对手术切除部位实施角膜缘移植(limbal transplantation)联合羊膜贴敷仍属必要。
早期局部切除疗效可靠。切除肿瘤时,深度控制在1/4~1/3角膜厚度,将整个肿瘤连同其周围约2mm的正常组织一并切除。无需其他治疗。由于容易复发,术后应定期随访。复发者再手术仍有可能治愈。角膜广泛受累者,可行全角膜板层切除,同时行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有人局部应用0.02%的丝裂霉素点眼治疗结膜角膜上皮内瘤,4次/d,共14天。1个月后肿瘤开始消退,并伴有显著的结膜充血,4个月后只有轻度角膜混浊,病灶处剩下一些大血管。随访9个月,临床未见肿瘤复发。在治疗中应高度重视丝裂霉素C局部应用的潜在的、严重的毒副作用。如癌变范围广泛,可酌情行眼球摘除手术或眼内容剜除术,该肿瘤对放射性治疗一般不敏感。
(二)预后
肿瘤可稳定多年,一般预后良好。但也能像乳头状瘤那样增大,还可以发生退变(5%)。还可出现溃疡、恶变,形成鳞状上皮癌,引起转移。
本文来源: http://cancer.ewsos.com/cta/20120711/732375.html
责任编辑:liuwei